寓意——出入平安
作品刻畫了一個閑庭信步的小沙彌,夢在遠方,路在腳下。作品借行者詮釋了人在旅途的生命含義,也借此表達對旅程的美好祝福。越是懂得風雨兼程的艱辛,就越是珍惜出入平安的祝福,這就是藝術家的良苦用心。本品造型樸素,寓意貼心,祝你一年三百六十五日——出入平安。
●  關于石愿
石愿品牌的發(fā)祥地為臺灣島的南投縣埔里鎮(zhèn),其工藝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。石愿堅持禪凈、素雅、靈動的藝術特質(zhì),其作品意境寧靜而致遠,融入了對禪學智慧和生命哲理的深深思考,并憑借藝術表達一種豁然曠達的人生態(tài)度,所以作品總能與人實現(xiàn)共鳴。
●  總在心靈最深處的那一隅,等你
石愿的文化精髓,旨在倡導一種令人感動和懷念的禪靜生活。石愿產(chǎn)品,無論是一角禪之禪靜,或者是陋室銘之淡泊,都是在塵囂甚上的凡俗生活中,予人一縷清新。石愿,總在心靈最深處的那一隅,等你。
●  有愿望的石頭
石愿賦予產(chǎn)品祈福的精神元素,產(chǎn)品總能化頑石為夙愿,通過富有靈氣的表現(xiàn)形式,啟發(fā)人們對淡泊寧靜生活的向往。設計師從取材、寓意、造型、精雕等繁復工序中,寄予作品通情、達禮、祈愿等價值,可謂“有愿望的石頭”。
得天獨厚的大師原創(chuàng)手筆
石愿擁有多達二十余人的杰出工藝團隊,他們均在石雕工藝領域極具造詣。常年與國內(nèi)外各地工藝大師展開廣泛的交流與合作,以博采眾家所長。石愿,得天獨厚的大師原創(chuàng)手筆,其收藏價值可見一斑。
●  值得驚嘆的,不僅僅是作品之美
為保存石愿產(chǎn)品的天然質(zhì)樸,石愿幾乎摒棄了所胡的現(xiàn)代工藝生產(chǎn)流程。在黑夜與白晝的交替中,工藝師用寂寞的光陰為我們呈現(xiàn)純手工工藝瑰寶,即使細到一根的發(fā)絲的雕琢,都是凝聚心血的一刀。石愿,值得驚嘆的,不僅僅是作品之美。
●  解
密鐵丸石鐵丸石出產(chǎn)自臺灣寶島,是含鐵質(zhì)的砂巖或頁巖,形成的年代大約在二百萬年到二千多萬年之前,非常稀貴。又因其石心為黑灰色,石皮色沉若鐵,故名
“鐵丸石”  。鐵丸石較一般石材之密度高且質(zhì)地,石質(zhì)超細,溫潤有加,有如古代美女西施般的天生麗質(zhì),貴氣盈盈,又稱為西施石。
●  石愿的故事
相
傳,洛陽白云山中有一顆許愿石,其外形與普通頑石無異,石中卻嵌一天然石字。人們手心貼著許愿石,頭朝著太陽的方向許愿,許愿石就能把美好的祝福銘記于
心。當黑暗來臨的時候,許愿石就會釋放出五彩的光芒,如佛光般神奇,許下愿望的人也會獲得健康與好運。傳說中,后因隋唐戰(zhàn)亂頻繁,其神力便不再靈驗。
公元690年(唐天授元年),唐代高僧法藏云游路過此石,用食指蘸舌尖鮮血,在石字旁邊手書一愿字,頓時霞光滿天,奇石重又煥發(fā)五彩。次日,恰逢武則天登基大典,武則天聞聽此事,驚為天賜佛緣,遂尊法藏為“賢首”國師,并欣然為奇石賜名——石愿。
武則天又命荊州長史張柬之設置御用石藝作坊(張祖輩皆為襄陽石雕巨匠),創(chuàng)作佛像專供皇家與廟堂供奉。當時洛陽、西安的寺廟常有供奉,是盼福祈運之祥品,佛像石雕也就在武則天時代達到了鼎盛。
至宋代,張氏石雕工藝已百花齊放,題材已不再局限于佛像,并衍生了許多分枝,其中惠安南派石雕的代表人張仲哥,便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枝?;莅矎埵系氖袼囆g繼承了唐時禪靜的風格,已自成一體,藝術特征表現(xiàn)為粗獷、古樸、淳厚。
清朝康熙年間,惠安張氏遷居廣東潮州,潮州張氏在民間開創(chuàng)“石愿”石藝軒,采百家之長,其工藝更為精妙。新中國成立后,中國石雕藝術日趨成熟,而“石愿”字號卻一度沉寂。
1998年,張氏第十三代傳人張立林先生在廣東潮州重創(chuàng)“石愿”石藝軒,“石愿”的主人取四海之名貴石材,在大自然中尋找都市生活所渴求的元素,賦予作品更多至純至樸的生活氣息。
關于我們 | 友情鏈接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最新產(chǎn)品
浙江民營企業(yè)網(wǎng) peada.cn 版權所有 2002-2010
浙ICP備11047537號-1